動脈瘤是由于動脈壁的病變或損傷,形成動脈壁局限性或彌漫性擴張或膨出的表現(xiàn),以膨脹性、搏動性腫塊為主要表現(xiàn),可以發(fā)生在動脈系統(tǒng)的任何部位,而以肢體主干動脈、主動脈和頸動脈較為常見。
答:你好,這個應該是輸降低顱壓,營養(yǎng)腦細胞的藥物進行治療。
病因:
1.動脈粥樣硬化
多發(fā)生在50歲以上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壓、冠心病等。
2.損傷
常由銳性或鈍性損傷所致。
3.感染
結核、細菌性心內膜炎或膿毒血癥時,病菌可侵襲動脈管壁,導致動脈壁薄弱形成感染性動脈瘤。
4.免疫疾病
非感性動脈瘤多由免疫疾病引起,如多發(fā)性大動脈炎、白塞綜合征等。
5.先天性動脈壁結構異常
如Marfan綜合征和Ehlers-Danlos綜合征
臨床表現(xiàn):
根據(jù)動脈瘤出現(xiàn)部位不同,可分為周圍動脈瘤、腹主動脈瘤、胸腹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內臟動脈瘤等,主要表現(xiàn)為體表搏動性腫塊、動脈瘤壓迫周圍神經(jīng)或破裂時出現(xiàn)劇烈疼痛、瘤腔內血栓或斑塊脫落致遠端動脈栓塞產生肢體、器官缺血或壞死等。
檢查方法:
1.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以明確有無動脈瘤、瘤的部位和大小,可以作為篩選和隨訪的主要方法。
2.CTA可以確診動脈瘤,能明確瘤體的大小、部位、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動脈壁的鈣化、瘤內血栓以及動脈瘤破裂后形成的血腫,為進一步手術提供較為精確的信息。
3.MRA診斷動脈瘤的作用與CTA大致相同,對于腎功能損害的病人可以酌情選擇MRA。
4.若以上三種檢查還不能診斷或不能明確動脈瘤與其他重要動脈關系時,應做DSA檢查。
治療:
不同部位的動脈瘤治療上有所差異。主要治療為手術治療和動脈瘤腔內修復術及動脈瘤栓塞。手術原則為動脈瘤切除、動脈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動脈破口修補、動脈補片抑制和動脈端端吻合術等。腔內修復術采用覆膜型人工血管內支架進行動脈瘤腔內修復術,創(chuàng)傷小,療效肯定,但必須嚴格掌握好適應證。對于一些內臟動脈瘤可使用彈簧圈栓塞的方法使瘤體內形成血栓,避免瘤體進一步擴大破裂出血。
標簽:動脈瘤,主動脈瘤
copyright © 2012-2024 廈門沃鴻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閩ICP備13021446號-19